2020-05-18 阅读次数: 14096
近日,安徽中鼎动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运转繁忙,铸造生产线上机器隆隆作响,陈新建站在机器旁,将成型砂芯从设备上搬下,清理毛刺、组装,动作麻利娴熟。
陈新建今年49岁,是泾县黄村镇花林村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生计,陈新建多年来一直在外奔波务工,很少回家团聚。
去年,陈新建在芜湖做电焊工,月收入仅3500元。孩子即将升初中,爱人专心陪读照顾,家中还有老母亲,陈新建倍感乏力。
得知这一情况后,宣城经开区驻花林村扶贫干部、花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曾军学立即行动起来,帮他筛选经开区招工信息,联系区内企业对接推荐,寻找合适的岗位。当时正逢中鼎动力订单剧增、急需招工,收到陈新建信息后,他们积极响应,特意为其提供了技术难度低、好上手的岗位。
来到中鼎动力半年多,如今陈新建工作已熟练上手。月薪翻了一倍,达到六七千元,吃住都在厂里,他对此非常满意。
曾军学还计划帮助陈新建把家人都接来宣城,并帮助解决他们就业、入学问题。曾军学说,扶贫要带有温度、精度,还要有深度,后续帮扶就是为了确保他们留得住、扎下根,实现稳定脱贫。
在曾军学的主动帮扶下,花林村扶贫户大学生佘家慧也如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佘家慧今年23岁,去年刚从福建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因疫情影响,她辞去了福州的工作。在家待业期间,一度非常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不能让她刚毕业就返贫。”曾军学立即联系区内企业对接,并得到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鼎力支持,愿意将佘家慧纳入企业人才储备,提供专业对口岗位。同时,积极帮助佘家慧申请管委会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4月,佘家慧成功入职,在该公司环境测试中心成为一名检验员。感受到这个年轻团队的关心和温暖,又能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她对未来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在曾军学看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扶贫既能解决贫困户脱贫增收难,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破解“两难”同时获得“双赢”,确保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稳定就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
为此,他充分借助经开区优势,积极为村民、贫困户与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广播、宣传栏、村民大会、发放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宣传本地企业就业信息。去年底,他还组织花林村40余名村民来经开区参观,帮助近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悉,今年以来,宣城经开区通过主动上门“送岗位”、开通招工“直通车”、创新实施“云招聘”等方式,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园区企业就业。据统计,宣城经开区累计已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413人次,其中在经开区就业贫困群众287人。对劳动能力有限的贫困群众,宣城经开区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保障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
同时,通过创新招工方式、拓宽招工渠道,累计为园区83家企业招工963人,帮助鼓励企业复工复产,基本实现了生产有保障、岗位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