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 送富上门——山东省嘉祥县人社局探索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模式

2018-10-15 阅读次数: 1119

近年来,山东省嘉祥县人社局立足本土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就业创业扶贫车间,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为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探索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实现了群众赢、集体赢、企业赢、产业赢“四赢”。

发挥本土传统产业优势

推动扶贫车间迅速落地

嘉祥县做好扶贫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文章,以手套、服装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扶持当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龙头企业,在企业设立就业创业基地,在贫困村利用村居闲置房屋设立扶贫车间。济宁天久工贸公司总经理李宪庆,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在嘉祥手套产业园投资3800万元,建设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无障碍多层工业厂房,设立了当地第一家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

2016年,嘉祥县人社局与天久工贸公司签订贫困户用工协议,引导公司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得以享受自食其力的快乐。同时,引导天久工贸公司为每一位贫困残疾员工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每月给予300元的生活补贴。为激励员工比学赶超,公司对月工资超过1000元的贫困员工再额外奖励200元,以此类推,月工资每增加500元奖励100元。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吸收安置就业140多人,吸纳贫困户17人。另外,在周边镇街企业设立手套加工车间,利用公司车间,居家加工带动辐射困难人员就业50多人,每名贫困户每天可获得30-60元收入。

截至目前,嘉祥县建设打造了迪尚华润集团、金霞服饰、超奥鞋业、锦宠手套等多个就业扶贫车间,其中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等8家扶贫车间被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车间,15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本地就业。根据扶贫车间实际吸纳的劳动年龄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落实就业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5.8万元。

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脱贫

嘉祥县充分发挥特色产业村、一村一品等优势,引进纸花、饰品加工等技术要求低、项目周期长、适合分散加工的项目;营造“小加工”,在村委会、农户家中设立制香、香油制作、扫帚加工、柳编加工、大蒜辣椒加工、粉条加工等小作坊,吸纳贫困户自力更生,以手工劳动走脱贫之路。并积极做好小加工产品的回收和销售,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长期收入。

同时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把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到镇街、办到村居,推进培训就业助贫;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企业扶贫岗位,助推扶贫对象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采取“扶贫基地+扶贫车间”经营模式,将扶贫车间建到村居(社区),让群众务工不离村居(社区),实现了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脱贫。

考虑到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挣钱不能顾家,顾家又挣不到钱”的两难困境,该县人社局了解到嘉祥万兴工艺品加工厂致力于为留守妇女、老人提供脱贫路径,就为其积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在就业惠民政策大力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的万兴工艺品加工厂也不负众望,将纸花等工艺品制作手艺悉数教给农村妇女、老人,她们在家制作也行,来万兴车间制作也行,完全看个人方便。

“有宽裕点的时间就来车间,跟姊妹们一边干活,一边拉呱,说着笑着就挣到了钱;平时接送孩子上学、给孩子做饭的时间就在家里边干家务、边制作,这样看孩子挣钱也都不耽误……”梁宝寺镇村民曹大姐说起这份称心的工作,满脸笑意。如今,像曹大姐一样在万兴上班的村民已达20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90多人。她们靠着一双巧手,每年可加工各类纸花200多万支,产值50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等多个国家。

此外,嘉祥县还在孟姑集镇前杜村成立嘉祥青竹扫帚加工合作社,设立就业精准扶贫培训车间,改变了传统一家一户、多点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合作社实行统一购进原料、统一工艺标准、统一加工生产、统一出口销售。生产加工模式将以前需要家庭成员全部完成的加工工序实行分工流水作业,由不同社员专门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大大提高了工艺成熟度和生产效率。目前已吸纳就业人口2000名,其中吸纳本村及周边14个村33名贫困户就业。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