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2020-05-26 阅读次数: 1439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就业”。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可见“稳就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项宏观政策和具体政策,也都以保就业为基本目标。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2万亿元财政赤字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又如,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再如,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稳就业;等等。之所以,把“稳就业”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就业水平既是宏观经济景气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微观经济主体运行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多数民众获得稳定收入并维持其供养人员正常生活的根本来源。保就业,既是经济复苏的关键性抓手,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手段。也就是说,在常态化防控疫情的背景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都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各项政策也要把稳就业作为政策目标的出发点之一、作为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评判依据。

稳定就业,首先必须稳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市场主体。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使大部分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地恢复正常经营活动,为全社会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是一个重要的宏观政策路径。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新增减税降费5000亿元,全年新增减负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企业,留得青山,留得未来。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可以说,各个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青山”,而就业者则是各个市场主体的“青山”,只有稳住了上亿个市场主体,就能够为稳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企业无法从在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其他负担、资金链等困难中解脱出来,那么依靠其解决就业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稳定就业,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实现。只有需求稳定才会有必要的经济增长,才会形成相应的就业。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这些领域,受疫情影响最大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产业的复苏,能够对稳就业起到指标性作用。对这些行业进行的支持政策,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复苏,给整个第三产业树立经济复苏的信心。扩大内需的另一途径是扩大有效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推动经济尽快复苏并恢复正常经济秩序,是完全必要的。其目标,一是尽快从负增长的状态回复到正增长轨道,以增强全社会对国民经济的信心,促使各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良好预期;二是通过投资于特定产业领域,以投资建设过程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需求,为全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并带来相应的收入,为国民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通过投资建设过程较大规模的中间产品需求,带动关联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这些方面都将对稳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稳定就业,还可采用其他形式来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这一政策举措,既是对潜在失业隐性失业问题的有效应对,也为未来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资源。对短期的稳就业,对长期的经济转型发展都有直接作用。

稳定就业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作出了相应的政策安排。如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有效落实上述政策,最大限度地稳定就业,最大限度减少因特殊经济环境对就业带来的影响。是切实推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