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做好“加减乘除”实现“稳保进防”

2020-08-06 阅读次数: 1313

江苏省淮安市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保就业、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人社力量”。

一是重点群体就业做“加法”,夯实“稳”的基础。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同时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市委、市政府发出《致全市外出务工乡亲们的一封信》,市县人社部门按照“网格化”的思路,对愿意留乡就业人员进行摸底,“点对点”发送宣传补贴政策、企业岗位等信息76.9万条,累计吸纳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1.28万人。同时,积极拓展就业见习渠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433个。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拿出442个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进行专项招聘。组织市区114个社区与市直单位开展结对就业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二是企业运行成本做“减法”,守住“保”的底线。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免、减、缓、返、补”等助企纾困系列政策,帮助企业“保存实力”“留得青山”。今年上半年,共为全市1.7万家企业减免三项社保费合计近11.77亿元。在此基础上,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5亿元,惠及企业8195户。

三是创业技能培训做“乘法”,拓展“进”的态势。制定出台《淮安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基地运营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措施。完善升级“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将普惠对象扩大到城乡全体创业者,优先支持因疫情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申请创业贷款。统筹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联合各部门、各行业举办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技能大赛,以“微课堂”的形式发布家政、餐饮等技能培训视频300余部。

四是化解潜在风险做“除法”,筑牢“防”的堤坝。为了及时妥善化解潜在矛盾风险,市人社部门开展以“同舟共济抗疫情,齐心协力促发展”为主题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和职工民主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等方式不裁员、少裁员。疫情期间,全市535家企业参与共同约定,覆盖职工近11万人。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平台“不见面”优势,积极倡导案前调解,推动劳资双方从争执走向和解。认真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实名制、专用账户等各项制度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