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hr看简历的秘密

2020-08-14 阅读次数: 1342

你知道什么叫度日如年吗?就是在家待业的每一天。 你知道什么叫心焦如焚吗?就是投出100份简历却等不来一个回应。 面对就业问题,大家都在喊苦。今年受疫情影响,苦得不仅是800多万亟待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很多年前裸辞职场人的噩梦:“辞职一时爽,疫情之后火葬场”。 有朋友半夜发微博感叹,投了100份简历,只有两个面试。好想面对面问问HR们,“到底什么样的简历才能令你们‘眼前一亮’?”

作为好奇宝宝,我找到公司的HR聊了聊,破解了他们眼中好简历的秘密。

简单点,你写简历的套路简单点你又不是个语文老师,不要用那些虚词
 
知乎上有一个阅读量在350万+的问题: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HR 眼中的干货?

得票最高的前高盛分析师朱英楠David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想要知道什么是“干货”,我们可以先聊一下干货的反义词:废话。在简历上最经常看到的一句废话就是:“负责XX日常工作”。看到这句话,HR能够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你在这个岗位没做什么。
 

别说HR冷漠苛刻,如果你是一个求职者,你会愿意挑选下面两句话中的哪一句加入你的简历: A:“实施了新政策使得项目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B:“实行新的政策,使项目运营效率提高了30%,利润比预期提升20%。”

我猜你一定会选B。 毕竟“大大的”、“积极地”、“主动地”和“卓有成效地”等夸张的程度副词……你自己都知道有多水。HR 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你那点小伎俩他还看不出来吗?

比起“活动效果极佳”这样的虚词,“活动惠及2000人,购买转化率15%”这样直观的表达不是更好嘛?你给客户的presentation做得特别好,受到客户爸爸大大表扬。本来在HR那里就不足为信,但如果加上数据,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PPT一次过稿率98%,自己所做PPT曾被选作《PPT实操教程》经典案例”。

你平凡无奇的工作经历,因为数字而显得格外闪耀!

其实感情最怕的就是一样越优质的职位越需要精准匹配

一些求职者在投递简历时,秉承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原则,完全不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一股脑地使用同一份简历,求职意向不填或者天南地北填写一堆,想着能图个方便,实际上这并不利于求职的成功。

有时候,我们当下想要投递的职位,跟我们你的一些经历毫无关系,比如你要应聘一个互联网的运营工作,你做过餐饮,在简历上“我精通牛排的各种烹饪方法”。

对于职场人来说,一份简历是远远不够的,应聘不同岗位采用不同模版才是正确的方式。

当我们投递岗位时,认真阅读岗位要求这一栏:到底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具体的技能?我曾经的经历有哪些是这个岗位需要的?HR会首先用几秒钟扫描你的简历是否含有岗位职责的关键词,如果没有,直接Pass。

如果你要应聘平面设计,可以写你会PS,从事过网站、物料、画册等制作物的设计;你要应聘人事专员,可以写你之前从事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的工作经历;你要应聘财务,可以写你是财务管理或会计学等相关专业毕业,会做账,报税,做财务预算;你要应聘Java工程师,可以写有1年以上Java开发的工作经验,熟悉Spring、mybatis、spring cloud 等框架、容器的使用。

这样HR看起来就很顺,符合他当时写JD的思路。

企业的HR希望看到的不是你做过什么,而是你会什么和你做过的事情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在撰写简历前,了解这个岗位的相关信息,想明白HR想招具备哪些素质的人,你才能切中对方痛点,直击要害;你才能让你的简历字里行间都藏着这样的潜台词——“快,别看了,就是我,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我,就是我!”

没意见 我只想看看你怎么圆像没天赋的演员 HR一眼能看见

这两天有个新闻很火,有个人爆料:自己的同事靠着简历造假,拿到了某大厂 60 万年薪的岗位。
网友纷纷表示:羡慕,我酸了。

但简历造假这件事真的是如同悬崖上舞蹈,一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

简历造假这件事,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工作层面

应聘一家公司,如果你简历造假,几乎没有哪一家单位会容忍,这意味着一个的职业道德出了问题。除非你入职后真的表现非常好,给企业带来很多价值,对方舍不得处理你造假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开除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应属无效的情形。

第二,个人声誉

出了工作上你可能要被扫地出门,自己在行业里头圈子里面的名也会大大 受损。其他公司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情,也不会冒风险录用你。

第三,法律层面

还有些人因为简历造假,到了公司以后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澳大利亚一名女子因通过简历造假而在当地政府谋得一份高薪工作,最终被判处至少一年监禁。

《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去面试时恰好遇到了虚假简历上的“前同事”,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对真实的工作经历加以修饰属于人之常情,但“无中生有”就有些过分了。与其吹那些牛逼,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专业技能掌握好,实操才是硬道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份好的简历,浪费的不仅仅是你的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你的价值和才华。

秘密告诉你了,怎么做,你知道了吧~?









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所有,如有疑问,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