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保中心开创“1+13”病退鉴定新模式

2021-09-02 阅读次数: 486

2021年度病退鉴定工作启动以来,市社保中心上下联动,由市劳服中心提供业务指导,联合13个片区同步推进,开创“1+13”走访式、嵌入式鉴定服务模式,采取“六个强化”工作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能,走出天津劳鉴特色之路,擦亮天津社保品牌。截至7月末,全市各区、直报单位27个部门申报材料共计1044份,已完成审核1009份,鉴定716人。

一是强化统筹,确保鉴定规范有序。在做好按月随报的基础上,市劳服中心提早介入,有效推动13个片区年度集中申报鉴定工作的双轨同步运行。通过“打包”送服务、理经办,全力为片区配物资、办培训,先后下发了“鉴定工作提示”“确定专家通”“鉴定经办规程”等规范性文本,保证13个片区鉴定工作于4月12日同步开展。

二是强化指导,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现场“收件”,线上开通视频“补件”,帮助片区守好受理入口关。红桥区劳鉴办面临“辖区参保人员常年居住广西省南宁市,病情危重无法回津鉴定”的难题,市劳服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采用“天津视频鉴定+南宁现场鉴定”委托服务、两地同鉴、综合结论的模式,为群众、单位、区局、片区“解难题”。

三是强化调度,保障片区工作顺利。市劳服中心工作人员先后100余次指导13个片区的受理、审核、查体、鉴定工作,做到各片区、各环节、各场次服务到位、指导到位,集中受理工作在技术指导下快速推进。截至7月31日,受理年度集中申报材料649份,13个片区完成病历审核610份,核查95份,查体265人,鉴定389人。

四是强化创新,积极推广经验做法。南开分中心面临受理量大、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精研业务、勇于创新,在病历实地核实环节,自创目录式核实留痕确认新方式,推广到其他片区得到一致好评。西青分中心利用腾讯会议模式对身在外地的危重病人进行视频鉴定,创新“线上”鉴定新通道,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五是强化合作,整合资源利用效率。在市劳服中心牵头组织的全市集约化鉴定中,南开分中心、东丽分中心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做好了承接小病种“多区集约鉴定”和精神科“风险病种鉴定”的准备,力争节省资源、再提效率。北辰分中心率先与合作医院对接,达成全面合作模式,并共享资源,在宝坻分中心主动对接下,两中心合力审核、集合鉴定,成为协作经办的典范。河西分中心注重质量效率,把握节奏,保障鉴定各个环节同步推进。

六是强化服务,兑现社保责任担当。和平分中心工作细致,联合市劳服中心、和平区局甄别出一份伪造病历,净化鉴定环境。津南分中心精选场地,积极对接津南医院新院,打造宽敞、明亮、温馨和谐的舒适鉴定环境,拉近服务距离。汉沽分中心重视环节,受理期间全员上阵学习、研讨、录像,工作无缝对接。塘沽分中心主动对接,在市劳服中心指导下用最短时间完成鉴定任务,提升服务效率。

下一步,市劳服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走进“13个片区”跟踪服务,24小时在线答疑;继续兑现疑难杂症统筹托底承诺,力争当好工作“纽带”和服务“保姆”,持续推动工作“稳”开展,助力病退工作“优”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