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职场中,不要搭理这三种人

2022-01-24 阅读次数: 1706

01

面善心黑的小人,防不胜防,不亲近也别得罪。

《红楼梦》中的穷书生贾雨村,人生失意时,接二连三遇到了贵人,起初是礼贤下士的乡绅封肃,为他凑够了进京赶考的盘缠,后来有幸成为黛玉的老师,并因此得以攀上贾政。

他在穷苦之际刻苦努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如同他在赏月时写的诗句“人间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如果他仅仅是追名逐利,便也无可厚非。

可最后,贾雨村却成为了贾府落败之际,落井下石的“急先锋”,墙倒众人推,他是给予致命一击的人。

贾雨村面善心黑的小人模样,终于揭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虽然到头来,他的下属“小沙弥”用同样的手段将其送入大牢,但读者还是对贾雨村这个人物有着天然的恨意。

或许,现实生活中,“贾雨村”式的人太多了,他们不乏才华横溢之人,不乏勤奋上进之人,让人也不得不为之点赞,但表象背后,是一颗失去善意的心。

因此,与这种面善心黑的人相处,千万不要被其表面的虔诚、热情、周全所迷惑了。你若放松了最基本的警惕,无异于“引狼入室”,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看穿了这些人的真实面目,也不必急着揭穿,一旦与这样的人缠斗开来,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02

负能量满满的闲人,戾气冲天,不搭腔也别随波逐流。

宋代戏曲里有个人物叫“康老子”,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挥霍家产。

起初,他把祖上留下来的万贯遗产完全败光,沦为乞丐,但仅剩的一条毯子,是用冰蚕的丝制成的,被一位波斯商人花高价买下,康老子又变成了富翁,但他丝毫没有珍惜,又一次将财富挥霍殆尽,再次沦为乞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罪恶的行径,不在于犯错,而在于同样的错误一再重复。

职场中,那些负能量满满的人,就像这个“康老子”一样,不管你给予他多少鼓励,多少支持,他都不会珍惜。该抱怨时还是抱怨,该撒泼的时候还是撒泼,一副全世界都亏欠了他的样子。

一旦发现你是一个甘愿提供帮助且不计较回报的人时,他们最惯用的伎俩就是不断在你耳旁念念叨叨,巴不得你成为他们的附庸,跟着他们一起吐槽、抱怨。

他们想要用这种与他人截然对立的做法,展示自我存在的合理性。一旦被人当作“反面教材”,他们又会立即换一副嘴脸,将自己身上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如果你抱着同情心,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很大的可能就是成为“背锅侠”。

03

自视甚高的能人,心高气傲,不巴结也别诋毁。

《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奇女子”。她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

但她自视甚高以“槛外人”自称,以表达自己的一尘不染。

一次,刘姥姥和众姐妹到妙玉的住所“拢翠庵”喝茶,她嫌弃刘姥姥,便要将其用过的杯子丢掉。幸亏被宝玉看见,才求得她将这些打赏给刘姥姥。

在小说中,妙玉是一个不染烟火气的神仙女子,众人为她的才情和坎坷命运唏嘘不已,终归让人心生怜悯和疼惜。然而,在职场中,这样自视甚高的人,却并不一定让人钦慕和喜欢。

比方说,单位里新招录的大学生,学历很高,顶着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却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还动辄就对平级同事各种甩脸色、推脱工作。哪怕下不来台,也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还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作为过来人,真的很想良言相告,却又无从说起,因为一片好心并不一定会被对方认可。甚至还有可能被当作别有目的。

所以,面对一个心高气傲的“能人”,看穿不说穿就好。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学会给足对方面子,一些夸大其词的褒奖,或许正是对方最想听到的,多说一两句也无妨。

但私底下,对这种人,一定要保持距离,不巴结,以免让对方产生误解,觉得自己有求于他。

但也不诋毁,虽然看不惯对方的种种做派,但心照不宣就好。不必花时间与之一争高下,不值得。

04

结束语:

职场如战场,想要稳稳地立足,光靠自身有过硬的本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能左右逢源,让所有人都为你点赞。

哪怕这种“点赞”是迫于无奈,是流于表面,也足以说明,你成为了一个“不好惹”的人,为自己披上了一件足够尖锐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