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35条”跨前一步为人才服务

2018-04-20 阅读次数: 1433

4月3日上午,浦东新区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并发布了《浦东新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包括人才制度体系、人才重大工程、人才发展平台、宜居宜业环境4个方面35条创新举措,涉及海内外人才在沪创业、就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这是浦东区委、区政府率先贯彻落实上海人才工作大会精神的重要一步。

率先试点多项人才制度

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浦东不断优化人才综合环境,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人才资源增长到137万人,其中境外人才3.6万人;引进海内外院士90人、诺贝尔奖获得者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3批219人。

浦东提出,要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持续深化人才制度创新,以对标先进和领先超越的劲头始终保持人才政策竞争力,以国际化和高能级为方向努力开创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新局面,以甘当“店小二”的姿态着力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

此次发布的意见聚焦提高人才跨境流动便利度、人才就业创业开放度和人才资源市场匹配度,在居留和出入境、就业创业、引进落户和分类评价等方面,率先试点多项人才制度,通过优化准入标准、审批机制和服务体系,使人才更好享受国民待遇、市民待遇。

这其中包括:率先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率先试点允许外籍人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兼职创新创业;率先试点为全球外籍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长期居留、永久居留便利;率先试点外籍高层次人才技术入股市场协议机制;率先试点持永居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科技创业开放政策; 下转◆7版 (上接第1版)率先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制度; 率先推进人才引进落户新政;率先优化人力资源机构审批制度。

记者从浦东新区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过去一些外籍高层次人才即使持有永久居留证,也只能用护照创办外资企业,不仅流程繁琐、材料复杂、等待周期长,且因企业属性问题,在国家重大项目申报、上市挂牌、与国企合作等环节常遭遇瓶颈。意见出台后,明确了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在华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设立科技型企业的身份证明,与持有中国居民身份证人员设立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大大节约了创业者的商务成本,帮助外籍高层次人才走出创新创业困境。

昨天,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持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大会现场领到了营业执照。

360度服务提升获得感

当天,上海市高峰人才(浦东)服务专窗也在浦东正式揭牌。为率先落实上海市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浦东设立“一事一议、按需支持”机制,开设上海市高峰人才(浦东)服务专窗,跨前一步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台的意见重点聚焦引领性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实施七大人才工程,系统推进高端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培育和激励保障。同时聚焦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突出高能级、专业化,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接下来,浦东将重点打造建设浦东国际人才港。作为七大人才平台之一,人才港将逐步集聚具有全球人力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的市场机构,整合人才引进审批和创新创业扶持类公共机构,打造最佳体验、最高效率、最优服务的人才服务枢纽。位于张江中区的人才港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服务,打造人才公共服务集成、人力资源市场机构集聚、高层次人才活动交流、人才宣传展示、人才在线服务五大平台。

浦东提出,要以满意度和获得感为主标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浦东将大力提升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舒适度,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工作环境和国际化、高品质的人才生活环境。其中,针对“人才住房安居”,浦东将推出新政,将过去“实物配租”为主调整为“租金补贴”为主,实现补房至补人的机制转化。通过统筹社会租赁房和代理经租房,未来三年,浦东将推出15万套(间)以上人才住房,还将在张江科学城建设9000套以上国际人才公寓。

浦东还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探索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实验学校。未来三年,浦东国际学校和设有国际部或教学点学校将发展到18家,张江科学城及周边区域学校将发展到70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