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联姻”让劳动者维权节时省心——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2018-10-15 阅读次数: 1059

今年4月,老家在河南的沈先生进入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担任注塑员一职。他在工作中受伤,本想申请工伤认定,却因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举证艰难。因此,沈先生走进合肥经开区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从搜集证据、确认劳动关系到申请劳动仲裁,在援助中心志愿者的全程帮助下,最终沈先生拿到了公司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7.6万元。“对这个结果我很满意,感谢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真诚相助。”沈先生说,自己的这起工伤事故在历经6个月后得到成功处理,离不开援助中心的有力支持。这是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与安徽大学法学院合作,为辖区广大劳动者成功维权的一个缩影。

“窗口式”咨询让劳动者维权更方便

“发生劳动纠纷后,不少当事人往往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也不懂得如何主张权利去维护自身权益。”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合肥经开区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553件,纠纷多集中表现为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该局与安徽大学法学院“联姻”,于2012年1月成立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中心,由安徽大学法学院每天派两名法律专业研究生进驻区人事劳动局窗口作为志愿者,为前来投诉和申请劳动仲裁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

3月14日,秦女士来到该局窗口反映,她刚怀孕3个月,单位在得知其怀孕消息后,想尽办法迫使其自动辞职。援助中心志愿者窗口接待了秦女士,针对秦女士的诉求提供了3套解决方案。秦女士选择了第3种方案: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支付相关待遇。她最终与单位协商一致,这起劳动争议得到了妥善处理。

据统计,援助中心志愿者窗口自成立以来共计接待咨询9685人次,主要涉及劳动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拖欠工资、年休假工资以及工伤保险待遇等政策解答。

“一站式”服务让劳动者维权少跑腿

“申请劳动仲裁时,不少劳动者在第一步递交申请书时就犯了难。不知道该如何填写,更不知道提交哪些材料,来来回回两头跑,劳心费力。”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尹宗雪介绍,援助中心全程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劳动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撰写、案件代理等服务,帮助其维护合法劳动权益。劳动者只需跑一趟,其余业务全由工作人员“包办”,享受“一站式”维权服务。

汪先生是“一站式”维权服务受益对象之一。2017年3月,他进入该区一家机械公司,从事操作工工作。入职以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且一直未缴纳社会保险费。2018年4月,他被公司口头解雇。汪先生在援助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搜集证据材料,申请仲裁。由于证据充实,法律依据充分,他主张的社保费、双倍工资、经济补偿均得到了支持。“在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没有费任何周折,一次性地准备好了所要提交的材料,十分省心。”汪先生说。

据不完全统计,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劳动者免费代理劳动争议案件563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50万元。

“讲堂式”普法让劳动者维权更直接

“原来没有工作也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家住合肥经开区繁华新园的韩女士在听完普法讲座后,才知道未就业的女性可以享受其配偶的生育保险待遇。

该普法讲座是援助中心与社区联合举办的一场针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讲座。为让援助中心的法律服务惠及更多劳动者,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与安徽大学法学院扩大合作内容,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劳动仲裁代理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等活动。经开区人事劳动局搭建平台,安徽大学法学院提供智力支持,援助中心先后在合肥经开区莲花社区等社区举办劳动法律知识讲堂20余场,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劳动法律知识咨询台,累计发放宣传资料约1.2万份,受益人群达1万余人次。

“我们希望以‘区校联姻’为载体,设立劳动法律援助中心,完善劳动者维权体系,加大对劳动者普法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发生。”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负责人表示,如今,通过区校多方位合作,优势互补,现已形成了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多赢局面。援助中心介入后,不仅有效解决了劳动者不知道怎么维权、无时间维权的难题;也有利于法律专业毕业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以致用;更大大缓解了合肥经开区劳动争议仲裁人少事多的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