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攻坚插上智力翅膀——人社部推进人事人才扶贫综述

2018-10-15 阅读次数: 2358

“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许下的承诺,坚定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近年来,人社部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人事人才扶贫,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

破除体制机制顽疾

打通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的“梗阻”

曾经,在安徽太湖县,在岗的农田水利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他们大都是当初招的农村合同制水利员,当地有20年没有招过水利员了,人手严重不足。”该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

一个贫困县教育局负责人曾抱怨,每年他们去高校招老师,都不敢早去,早招别人也不来,只能到最后去招,因为这时候剩下的都是难找到工作的。尽管如此,需要的人才仍然招不来。

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最缺乏人才。招人难、留人难,缺乏“下得去、蹲得住、帮得实”的驱动机制,是一些地方扶贫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影响脱贫攻坚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人社部立足职能、主动作为,助力贫困地区凝聚优秀人才,整合人才资源,进一步打通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梗阻”,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

——加强贫困地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指导,2016年,会同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从年龄、学历、专业、户籍等四个方面作出“三放宽、一允许”的规定,适当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

——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优先解决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等贫困地区县域的需求,将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健康扶贫工程。

——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规定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积极指导各地落实好对深度贫困等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倾斜政策。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工作实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等等。

各地纷纷亮出实招,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顽疾,为人才向贫困地区聚集进一步扫清障碍。

陕西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41名,其中有126名直接补充到乡镇事业单位从事脱贫攻坚工作。湖北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统一招聘的省级统筹新机制,积极向农村学校补充高质量教师,重点投放37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贵州2018年在威宁等81个县共安排8983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并引导和鼓励150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乡镇卫生院从事全科医疗工作。

河南、重庆、宁夏、湖北、贵州等地陆续推行职称评审改革,并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与此同时,人社部还专门组织开展贫困地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业务骨干培训,举办2期全国贫困地区市县一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涉及山西、安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9个省区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

以我所长精准服务

高层次人才为脱贫造血赋能

2013年,参加“赤子计划”后,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贾兵和安徽省金寨县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贾兵和团队成员为金寨县选育推出的猕猴桃新品种“皖金”,目前成为当地的主推品种,被阿里巴巴看中并签约,通过电商卖向全球,带动全县众多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2017年,贾兵再次受邀参加“海外赤子助推大别山老区精准脱贫活动”,将智慧播撒在更多地方。

扶贫先扶智。多年来,人社部门通过专家服务、项目支持、培训提升、平台保障、结对帮扶、选拔表彰等措施,引导专家学者、海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

选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表彰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在贫困地区遴选建设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支持贫困地区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政策引导,加上依托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赤子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下沉”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脱贫一线当先锋,充分发挥智力、技术和信息优势,支援贫困地区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转化一批技术成果,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潘教授是来给我们送宝的!是来带我们致富的!”在贵州省赫章县,说起贵州大学教授潘学军,农民群众满是敬意。依托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潘学军和他的研究团队扎根基层十几载,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培育出4个优质核桃新品种,培训了上万名核桃种植员,成果惠及了大山里的贫困百姓。在赫章县,种植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人社部数据显示,仅2018年,人社部遴选支持专家服务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18个,其中服务“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项目6个;对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基层行活动、海外赤子聚焦甘肃精准扶贫与服务农村“三变”改革帮扶活动予以最高等级的特别资助,对西部和东北地区所有“赤子计划”申报项目实现资助全覆盖;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支持有关地方和部门开展“灾害频发的深度贫困典型县应急管理现场”“精准扶贫和社会工作”等高级研修项目。

对于部里的定点扶贫县,人社部更是加大了智力支持。每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培训班、全国专技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全部向人社部定点扶贫县开放,为定点扶贫县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点餐式服务。同时进一步细化落实了服务定点扶贫县山西省天镇县的工作安排,并由当地人社部门带专家一行6人赴天镇县最大的仁用杏连片种植区张家庄村,就仁用杏种植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近几年,更是连续组织了三期专家博士后服务团,赴安徽金寨县围绕医疗、农业等领域开展智力扶贫。

“三支一扶”

让青春之花在脱贫攻坚一线绽放

“我会尽我所能在这三尺讲台上努力耕耘,我要让这些偏僻山村的花朵绽放得更加靓丽。”女大学生裘璧琦,2014年毕业时选择报考“三支一扶”,到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乐安县进行支教,为山村里的孩子们传播知识、传播梦想、传播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3.3万像裘璧琦一样的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毕业后加入“三支一扶”,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服务,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新鲜动力,在基层绽放青春光芒。

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人社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从2006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水利和扶贫等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选拔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贡献青春力量。

为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不断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内生动力,一系列务实举措多线齐发——

完善人员选拔招募机制。及时跟进近年来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文化建设、贫困村整村推进、基层水利服务等纳入岗位范围。因岗施策,对专业性强的岗位强化专业对口;对通用性强的岗位则向原籍毕业生、困难家庭毕业生适当倾斜。坚持规范程序、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推动招募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完善岗位培养使用机制。各地坚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三支一扶”人员基层适应能力和思想素质。按照“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基层单位人才培养职责,大力推行“导师制”、帮带式等管理模式,搭建平台,大胆使用,在实践中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依托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动态掌握“三支一扶”人员思想和工作生活情况。

加强待遇保障,完善期满就业政策。设立中央补助专项经费,绝大多数省级财政和部分地市级、县级财政安排了配套资金,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化水平和类似岗位人员待遇情况等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加大从“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中定向考录基层公务员力度,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比例要求达到当年录用计划的30%以上。发挥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作用,为服务期满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组织开展专场招聘等。

效果是显著的:2017年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中,从事支农和扶贫服务的达到51.9%,到中西部地区服务的达到88.7%,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3.7%。一大批有志青年,通过“三支一扶”,参与到脱贫一线,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相信通过大力推进人事人才扶贫,各类人才汇聚到贫困地区,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人才引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将迈得更快更稳!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