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法制保障

2018-12-12 阅读次数: 1073

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劳动力和智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里面的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以及小孩,不能担任起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建立新农村的重要责任,入城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化解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也解决了农民工难于“市民化”的困境。同时,农民工在外工作有了一些技术和经验,对家乡资源和市场商机很了解,回到家乡创业的成功概率较大,而且也会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乡亲共同创业致富,实现脱贫解困的目标。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农民工带着“第一桶金”返乡创业,从加工以及流通行业进入,发展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以及第一第二第三融合产业,还有就是进行规模化的农业产业的经营。他们有着一些从城市中学到的市场以及网络方面的知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的方法、现代的经营想法以及产业发展的模式带进农业发展,为自己的家乡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造机遇。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了农业质量的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

二、 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政策缺失和法制困境

(一)缺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某些县域经济来说,它们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都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之后在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把农民工回乡创业当做是小规模的开展公司,交税少而且发展慢,这些只是单纯的解决各自就业和增收的问题,对服务于回乡创业问题并没有政策措施。再如,对引进的大企业有的县市是允许让其进入工业园区,实施优惠政策或者配套服务,但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却是进不了园区,也没有对外资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同样是对于农民工在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上,城市就可以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但回乡创业不能够得到这些的优惠政策。第三是扶持政策滞后,返乡创业得到的政府支持面较小,其支持指数隶属土地的“土政策”,对于税务、金融、财务等部门这些很难操控的原因是国家缺少对回乡创业的明确政策。

(二)部分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用地的制约

许多农村企业占用的非农建设用地比例十分小,上级政府部门通常依据以前使用过的土地数量对各个地方进行新的土地指标控制,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用地需求受到影响。同时,某些县市规划建设的工业开发区以及工业集中区进入的标准相对较高,单纯地只允许规模大的企业进入,但是农民工回乡创业办的企业规模基本上都是相对较小。

三、 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法制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法制化

首先,要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野下实现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法制化。从人权保障来看,农民工与所有的城镇职工一样都是平等的劳动者,在过去劳动力“单向流动”变为“双向流动”的今天,反映出城乡经济一体化要求劳动力趋于平等。其次,立法要以“促进公平的创业和创业的公平”为原则。法治追求的是“实质公平”,经济法与关注机会公平的民法不同,更多的关注竞争公平、分配公平和正常的差别待遇。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困难的创业局面,要实现他们和其他创业者公平创业权利,并保证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为返乡农民工提升创业能力、化解创业风险,通过构建法律体系来鼓励和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参与公平竞争,通过倾斜性政策的制度化、长效化为农民工返乡公平创业创造法律平台。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房地支持

明确规定一定的土地用于返乡人员进行创业。根据相关的实际情况,来规定相应的建设用地。要在保证不会随意撰改土地性质的基础上,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多人创业的项目得到一定的创业土地。要让农民工有一定的土地利用优先权,这样就可以保障农民工的创业工作。尤其是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业创新。

根据人社部意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来鼓励农民工通过闲置土地改造来进行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且相较于个人创业,这些闲置土地会先提供给多人创业。例如有的省份制定相关条例,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养殖场的,并且保证不会破坏土地的可以办理相关的畜业手续;创办旅游项目并且保障不会破坏环境的可以办理相关的林地手续。

(三)维护返乡创业人员合法权益

建立处理劳动争议长效机制,按照“鼓励和解、强化调解、依法仲裁、衔接诉讼”要求,及时公正处理涉及农民工等人员的劳动争议。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简化受理立案程序,提高仲裁效率。人社、公安、工商、卫生、安监等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解决农民工维权取证难的问题。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增强维护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权益的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