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年华在基层闪光——广西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2019-02-20 阅读次数: 740

如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石湾镇,“老潘的饭堂”很有名气。

干净整洁的饭堂里面,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这个饭堂是镇里专门为“三支一扶”大学生建立的。

“这些大学生深入到基层服务很不容易,很多学生都是外地来的,我们希望能为他们解决点实际难题,让学生们能安心工作。”石湾镇社保所所长潘文远说。

这一实践是广西很多地方的缩影。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三支一扶”工作,积极改善基层工作环境。

2016年以来,广西组织实施了3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3年来,共有2348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成为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18年,广西2016届“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576人,服务期满即实现就业569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8.8%。

搭建平台——营造到基层服务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广西进一步加大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强化对深度贫困县的人才支持。

2018年,广西新招募的847名“三支一扶”人员中,有737人是属于扶贫类岗位,占全部岗位的87%,为历年之最。

为了积极营造到基层服务的良好氛围,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主动与广西的高等院校联系,组织宣讲团深入各高校开展宣讲活动,既有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政策宣讲,又邀请“三支一扶”优秀毕业生代表讲述成长经历,分享工作经验。

近两年,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先后组织宣讲团到广西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新媒体开拓交流渠道,开展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据统计,广西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人数逐年上升,2016-2018年报名人数分别为4471人、8151人、10523人。

精准施策——建立培养使用的长效机制

2015年,赵国荣回到家乡平乐县从事“三支一扶”扶贫工作。3年来,他逐渐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基层扶贫干部角色的转变,并在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进入了该镇的事业单位,成为一名正式的扶贫工作队员。

“服务基层的经历虽然艰苦,但真正考验了我、锻炼了我。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能够在家乡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帮助那些贫困群众。”赵国荣道出了很多“三支一扶”人员的心里话。

为了精准施策,广西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组成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门、高校和用人单位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三支一扶”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8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从理顺基层进出渠道、强化基层待遇保障、珍惜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三个方面,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

据介绍,广西还提供基层项目服务人员进入事业单位的渠道,进一步免除了基层项目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贴心服务——当好“三支一扶”人员的“娘家人”

作为2016届“三支一扶”人员,贾玉到柳州市融水县拱洞乡人民政府工作后,先后担任过民政助理、地名普查员、农业普查指导员、驻村工作队员、党政办秘书等职务。

“两年的时间让我对这片热土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因此我报考了本单位的事业编制,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拱洞乡就业服务中心,继续留任本单位工作。”贾玉说。

为了让中央、自治区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人,2015年,广西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相关补助的通知》,对广西“三支一扶”人员相关补贴进行了调整。从2015年9月起,广西“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由21600元/年/人,调整为30000元/年/人;从2016年7月起,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务满6个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员,给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等级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标准。

几年来,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公室不仅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而且在做好服务保障上花气力。各级“三支一扶”办公室主动向社会公布联系方式,建立QQ群,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各级“三支一扶”办公室每年春节还组成多个慰问组,下基层、进农村,走访和慰问“三支一扶”人员,切实当好他们的“娘家人”。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