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助力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2020-12-07 阅读次数: 2613

今年以来,河南省信阳市人社局坚持把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作为实现稳定脱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建机制、强培训、拓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力保障广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10月底,全市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2万人全部就业,实现了“应就业尽就业”的帮扶目标。

建立健全机制,夯实就业扶贫工作基础。建立实行信息摸排统计、动态监控、重点群体和重点单位专项帮扶、对外劳务协作等工作机制,切实凝聚工作合力,夯实高质量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基础。实行动态监测,建立三本台账(本地企业用工情况、外地企业用工情况、农民工外出务工实名制情况),精准掌握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在全市范围内选定8个行政村进行就业情况周监测,实时掌握就业动态情况,为及时跟进、精准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信息支撑。紧盯重点群体,开展专项帮扶。大力开展“就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以全市3087个脱贫监测户、3561个边缘户为重点,每月通报务工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情况,及时跟进做好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贫困劳动力的帮扶工作。对未脱贫人口超过5000人的固始县、淮滨县,实行局领导挂牌督战机制,严格落实“月报告、月督查”制度,有效推进了工作落实。加强劳务协作,提升岗位存量。深化与江浙沪等用工大省的劳务协作,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收集整理用工需求,及时掌握用工动向。今年以来,已累计签订劳务合作协议88份,收集用工岗位10多万个,有效满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需求。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原则,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主动靠前服务,实现送技上门。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下乡进村活动,“因村、因人、因时”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把技术送到贫困人员家门口,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421班次,送培训下乡173班次,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8万人,实现了“应培训尽培训”的帮扶目标。精准对接需求,提升培训成效。积极与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对接,围绕就业市场需求,为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累计达成“订单式”培训长期合作意向单位19家,基本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培训后即就业”的目标。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依托老区人文历史和产业发展特色,发挥本地群众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大力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打造出服装加工、电子商务、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信阳小吃、信阳菜等热门劳务培训品牌,在全市建成9个贫困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基地,有效带动劳务输出实现产业化发展。

优化就业服务,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优先稳岗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帮扶,多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双线供给搭平台。采取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双线”供给方式,为贫困人员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由驻村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优选岗位进行推介,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发布用工岗位需求信息58万条;组织开展“就业扶贫行动日”“金秋招聘月”“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159场次,帮助3万多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三专”服务助返岗。疫情期间,按照“输出有组织、健康有监测、承运有防护、送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的“四有一可”模式,为农民工返岗就业提供“点对点”输送服务,全市共开通外出务工专车专列专机5832次,有组织输送13.3万人安全返岗复工。纾困解难稳岗位。严格落实“免、减、缓、返”等系列援企稳岗政策稳定本地企业用工岗位,通过政策推动、园区带动、项目驱动,鼓励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岗位增加,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今年以来,新增返乡创业1.92万人,带动就业6.9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0.9万人。公益岗位兜底线。对暂时无法离乡、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今年以来,全市共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6.5万人,切实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